日韩a片_黄桃AV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_汽车上开两个的花苞_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

移動端

您所在的位置:食品機械設備網>技術首頁>技術文獻

歡迎聯系我

有什么可以幫您? 在線咨詢

砂漿抗凍性試驗操作規程JGJ/70-2009

來源:上海樂傲試驗儀器有限公司   2013年07月25日 11:03   2376

JGJ/70-2009砂漿抗凍性試驗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本試驗方法適用于砂漿強度大于M2.5的試件在負溫環境中凍結,在溫水中溶解的方法進行抗凍性試驗檢測。

一、砂漿抗凍性試件的制作及養護

1、按試配要求拌制砂漿:采用70.7mm×70.7mm×70.7mm的立方體試件,試件組數除用作鑒定砂漿強度等級的試件外,再制備兩組(每組三塊)分別作為抗凍和與抗凍同齡期的對比抗壓強度檢驗試件。

2、砂漿試件制作及養護

2.1 將無底試模放在預先輔有吸水性較好的紙的普通粘土磚上(吸水率≥10%,含水率≤20%),試模內壁事先涂刷薄層機油或脫模劑。

2.2 放在磚上的濕紙,應為濕的新聞紙(或其它未粘過膠凝材料的紙),紙的大小以能蓋過磚的四邊為準,磚的使用面要求平整。凡磚四個垂直面粘過水泥或其它膠結材料的不允許再使用。

2.3向試模內一次注滿砂漿,用搗棒從外向里均勻地按螺旋方向搗25次,為了防止低稠度砂漿插搗后可能留下孔洞,允許用油灰刀沿模壁插數次使砂漿高出試模頂面6~8mm。

2.4漿表面開始出現麻斑狀態時(約15~30min)將高出部分的砂漿沿試模頂面削去抹平。試件制作后應在(20±5)℃溫度環境下停置一晝夜(24±2)h,汽溫較低時可適當延長時間,但不應超過二晝夜,然后對試件進行編號并拆模。并在標準養護條件下,養護至28d,再進行試壓。

2.5條件:水泥混合砂漿應為溫度20±3℃,相對濕度60~80%;水泥砂漿和微沫砂漿應為溫度20±3℃,相對濕度90%以上;養護期間,試件彼此間隔不少于10mm。

二、砂漿抗凍性試驗儀器

1砂漿凍融試驗箱

2、天平

3、砂漿壓力試驗機

三、砂漿抗凍性試驗操作步驟

1.1.3試件在28d齡期時進行凍融試驗,試驗前兩天把試件和對比試件從養護室取出,進行外觀檢查并記錄其原始狀況,隨后放入15~20℃的水中浸泡,水面高于試件頂面≥20mm,浸泡兩天后取出,并用擰干的濕毛巾擦去表面水分、然后編號、稱其質量。凍融試件置入籃柜進行凍融試驗,對比試件則放入標養室養護。

1.1.4凍融時籃柜與容器底面或地面架高20mm,柜內各試件間距≥50mm。

1.1.5冷凍箱內的溫度均應以其中心溫度為標準。試件凍結溫度應在-15℃~-20℃。在箱內溫度低于-15℃時,試件方可放入。溫度高于-15℃時,則以重新降至-15℃計算試件的凍結時間。裝完試件至重新降至-15℃的時間不應超過2h。。

1.1.6 每次凍結時間4h,凍后取出立即放入水溫15℃~20℃的水槽中進行溶化。水面高于試件頂面20mm,試件在水中的溶化時間≥4h。溶化完畢即為該次凍融結束(一次循環),取出試件送冷凍箱進行下一循環試驗。以此類推直至設計規定次數或試件破壞為止。

1.1.7每五次循環檢查一次外觀,并記錄破壞情況。當該組試件六塊中的四塊出現明顯的破壞(分層、裂開、貫通縫)時,該組試件抗凍性能試驗終止。

1.1.8凍融結束,凍融試件與對比試件同時在105±5℃條件下烘干,然后稱量、試壓。對破壞嚴重(表面)的試件,用水泥凈漿修補,找平后送入標準環境中養護2d后與對比試件同時進行試壓。

四、砂漿試件凍融后應分別按照下式計算強度損失率和質量損失率

1、砂漿試件凍融后強度損失率計算公式

△fm--經n次凍融循環后砂漿強度損失率(%)

fm1--對比試件的抗壓強度平均值(MPa)

fm2--經n次凍融循環后的3塊試件抗壓強度平均值(MPa)

2、砂漿試件凍融后的質量損失率公式

 榮計達儀器

△Mn--N次凍融循環后質量損失率,以3塊試件的平均值計算(%)   

Mo--凍融循環前的試件質量(g)  

Mn--N次循環后試件的質量(g)  

凍融試件的抗壓強度損失率≤25%,且質量損失率≤5%時,即該組試件同時滿足上述兩項指標規定,則該組砂漿在試驗循環次數下,抗凍性能定為合格,否則不合格。

版權與免責聲明: 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食品機械設備網”的所有作品,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-食品機械設備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食品機械設備網mgydh.com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
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(非食品機械設備網mgydh.com)的作品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

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00101號